改写后的文本:山东配资公司
解放战争后期,我军与桂系军队的较量可谓惊心动魄。1949年5月,时任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的陈赓将军,就与小诸葛白崇禧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精彩对决。
当时,周希汉率领13军的两个师渡过赣江后,遭遇了桂军九个师的围攻。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,周希汉却出人意料地取得了胜利,不仅缴获十多门火炮,还俘虏数百敌军。正当指挥部一片欢腾之际,陈赓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,立即下令:立即撤回,不留一兵一卒!
这个看似反常的命令,体现了陈赓对白崇禧的深刻了解。他分析道:白崇禧这是在诱敌深入,想切断我军退路。果然,13军及时撤退避免了重大损失。这种精准的判断,源于陈赓对桂军作战特点的深入研究。
展开剩余67%桂军与中央军截然不同。北伐时期就声名显赫的白崇禧,擅长山地作战和侧翼突袭。在湘江战役中,桂军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,给红军造成了惨重伤亡。黄克诚曾回忆:桂军从不正面强攻,而是从侧翼突袭,在狭窄的山路上给我们造成了巨大麻烦。
1949年夏,渡江战役胜利后,白崇禧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,将主力撤至湘南山区,企图利用复杂地形与我军周旋。他时而示弱撤退,时而突然反击,在青树坪就曾伏击我军49军得手。
面对这个狡猾的对手,毛泽东提出了大迂回、大包围的战略。而陈赓早在6月就提出了相似构想,建议从两翼包抄桂军退路。这种战略眼光,让陈赓与毛泽东不谋而合。
在具体作战中,陈赓展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。当林彪建议放弃广州直取广西时,陈赓根据情报坚持先取广州。解放广州后,他又三次临机决断:先是命令部队不入城直接追击;接着不顾林彪停止追击的建议继续追歼逃敌;最后调集六个师合围阳江,全歼敌军主力。
这些果断决策取得了辉煌战果:歼灭国民党军4个军大部,缴获大量武器装备,连李宗仁的专车和佩剑都成了战利品。当白崇禧在雷州半岛苦等援军不至时,只能黯然神伤。
陈赓与白崇禧的较量,不仅是军事才能的比拼,更是两种指挥风格的对比。陈赓坚持不唯上、不唯书、只唯实的原则,三次临机改变作战计划,最终为解放华南立下汗马功劳。这场精彩对决,充分展现了陈赓将军卓越的军事智慧和过人的胆识。
发布于:天津市网配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